为深入推进 “迎评促建” 工作,进一步提升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与竞赛水平,10月29日,我院动物科学专业组织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研室、动物营养与生产教研室联合举办学科竞赛指导策略研讨活动,以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经验分享” 为主题,汇聚师生智慧,共话赛事心得与专业发展。学校教学督导员王芬教授受邀莅临指导,两个教研室教师代表和刚刚参赛载誉归来的师生共同参与此次研讨。
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是检验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成果的重要平台。在本届大赛中,由我院动物科学专业22级和23级本科生叶婉晴、刘璇、马成跃、杨鑫慧和王若楠组成的参赛团队在4位教师的指导下,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与出色的实践能力,在全国73所参赛高校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并有两个单项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展现了沈农学子的良好风貌。
交流会上,参赛学生结合自身参赛经历,从赛前训练、赛中比拼等环节分享了心得体会。谈及赛前准备,队长叶婉晴同学提到:“为期5个月的校园选拔赛和国赛集训中,我们不仅要熟练掌握畜禽育种、繁殖、饲料鉴别、生态畜牧场设计等核心技能,还要应对突发状况模拟训练,老师们分模块指导,帮我们逐一攻克技术难点。” 而在赛中环节,刘璇同学则分享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面对现场操作的时间压力,团队成员需要分工明确、及时沟通,才能顺利完成所有竞赛项目。”此外,同学们也坦诚指出了参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操作熟练度不足、应对赛场突发情况经验欠缺等,并针对未来参赛提出建议,希望能进一步优化选拔流程、增加赛前模拟训练次数等。
随后,本届大赛的指导教师陈静、张瑞阳、朱鑫、李建涛分别进行点评。指导教师们对参赛学生在赛事中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学生们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同时也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从教学与训练角度提出改进方向,表示今后将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训练,提高授课效果。此外,往年参与赛事指导的教师也结合自身指导经历,从训练计划制定、技术细节优化和赛场心态调整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并提供了实用建议,为接下来将要担任指导工作的教师提供了宝贵参考。具体负责近两届赛事组织工作的邓亮老师表示,将结合赛事需求,进一步加强活动宣传、学生选拔和训练体系建设,强化本科生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动物科学专业负责人刘海英教授总结强调:“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检验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4个竞赛项目融合了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家畜繁殖学、家畜育种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和动物生产学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对参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未来将进一步整合教研室资源,优化竞赛指导机制,让更多学生能在赛事中受益,同时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教学督导员王芬教授在听取师生分享后,对此次经验交流会的举办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次教研室研讨活动不仅实现了赛事经验的有效传承,更体现了动物科学专业在 “迎评促建” 工作中对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希望专业能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动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此次经验交流会的成功举办,助力动物科学专业在 “迎评促建” 背景下不断优化实践教学、加强本科生培养水平,推动专业在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方面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作者:邓亮;审核:白文林、丛深;编辑:王天奇)